当前,我国城市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大型公共建筑物越来越多。这些建筑内部结构复杂,人员高度密集,一旦发生火灾,由于缺乏逃生训练和疏散经验,当面临多条逃生路径时,如无恰当的疏散诱导和指挥,人群和人员个体通常会采取熟悉的路径,或者选择有更多人通过的通路,呈现从众性的行为模式。在疏散人员日常比较熟悉的紧急出口以及楼梯间等疏散通道瓶颈区域,造成人员滞留。当滞留人群密度和滞留时间超过了人员心理生理所能承受的极限,人们互相推搡,**终将导致跌倒、踩踏等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因疏散不当造成的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其中大部分伤亡人员是由于不能明确逃生方向,受火灾现场的烟气毒害所致。针对上述传统疏散指示系统在火灾疏散时的缺陷和不合理问题,我公司研制的集中控制型智能疏散系统符合国家标准GB17945-2010。
系统由应急照明控制器(HOUNEN主机)、应急照明集中电源(HOUNEN分机)、应急照明分配电装置(EPS)、智能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具、其它通讯(控制)设备等几部分组成。本系统将为所有的建筑楼宇提供应急照明和疏散诱导系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系统根据灾情现场的具体情况,向逃生人员提供更有效的照明亮度和清晰的疏散标志,同时选择一条避开危险区域**逃生线路,通过控制智能导光疏散标志灯形成导光流,引导人员逃向安全出口。
疏散区域
3.1.1 建筑物的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的设置区域,应按照建筑物的特点,划分为水平疏散区域、垂直疏散区域和发生火灾时仍需工作的工作区域三类。
3.1.2 水平疏散区域包括以下场所:
1 建筑(含交通隧道)中的疏散走道、疏散路径。
2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
3 避难层(间)。
4 直升飞机停机坪。
3.1.3 垂直疏散区域包括以下场所:
1 楼梯间(含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2 室外楼梯。
3.1.4 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仍需消防作业的工作区域包括以下场所:
1 消防控制室。
2 消防水泵房。
3 有人值班的总配电室、变电所。
4 自备发电机房和为消防系统供电的蓄电池室。